封建:一种国土问题的解决方式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1-11浏览次数:976

 

法律史学术沙龙之六十八期纪要
主题:封建:一种国土问题的解决方式
主讲人:宋鸽(2014级法律史硕士研究生)
地点:法学院二楼大会议室
时间:2015年12月30日晚6:30
主持人方潇老师:欢迎大家来参加第68期的法律史沙龙,今天的主题是“封建:一种国土问题的解决方式”。主讲人是2014级法律史硕士研究生宋鸽。宋鸽同学很好学,看了很多书,也很有思考,下面欢迎宋鸽同学为我们讲演。
主讲阶段:
各位老师同学,晚上好!我今天的主题是:“封建:一种国土问题的解决方式”。这篇文章,我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对封建做出一种解释,也就是我认为什么是封建,我给封建重新做一个解释。封建这一概念并不是一个我们在学术过程中所陌生的概念,这个概念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是我们从小学习过程中一以贯之的概念。首先我们会问的是封建到底是什么?它原本是什么样的?后来又为何会变成之后一种相对混乱的形态?这也是我在面对这个题目时最先想到的问题。封建在各个阶段的含义相差非常大,在近代曾经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关于封建问题的论证,很多学者都进入到了这场争论之中,在整个争论中,学界对于封建的概念的争论从未停歇。
一、天各一方——独立语境中的封建理论
(一)士大夫政论体系下的“封建论”
    古代的学说理论更加注重效果和结果,它是一个观察最初与最后状态的学说。在这种背景下,我发现,在政论体系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一个国家得以长久。先秦诸子就曾在著述中论及封建问题,历朝历代的著述中也都就封建与郡县展开过许多深入探讨。宋代理学家也针对这一问题发表过文章和观点,清末由于时代背景的原因,又进行了一系列关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在整个思考过程中,历代学者都会注入自己的考量,比如晚清学者会考虑是否有地方自治的可能性,是否有立宪的可能性,这些考量与最初的封建相去甚远。从整体的内容上,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分析封建与郡县各自的利弊优劣,二是依照各自的特点分析封建制与郡县制何者更有利于国家的稳定。所以总体而言,后世常并用封建制和郡县制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二)西方史学体系中的“封建论”
    封建,“feudalism”这一术语在西方史学体系中的使用范畴是不断扩张的,所使用的领域也在不断丰富,除了形式方面,在概念的内涵上,西方学者基于实证主义的传统,不断尝试就“feudalism”这一概念进行内涵上的界定。西方学者对于“feudalism”这一概念的探讨不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坚持着一种学术领域内的论争,其目标在于赋予其明确的内涵与外延,并试图找出这一概念与特定历史时期所存在的连接点。孟德斯鸠将这一概念不断推升,并使这一概念成为一种适用于社会状态的描述,他在《论法的精神》中用了好几章的内容对封建主义与封建制度进行了描述。从孟德斯鸠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侧重于在表达中世纪社会重要特征时使用封建这一概念。孟德斯鸠使得他那个时代的人相信:“封建法律”是一个特殊历史时代的显著特征。这也使得封建这一概念在法国大革命后最终被民众所接受。
二、语乱天下——概念衔接产生的学术隐患
(一)“feudalism”在近代日本的翻译历程
    世界开始形成一个地球村,中西方关于封建和“feudalism”这两个概念发生了对接,但这一对接似乎并不顺利。由于日本从历史上就对理解西方封建的概念并不陌生,其社会结构和国家形式都具有相似性。所以日本就充当了中西对译的媒介,并经过了一段时期的探讨和混乱之后,最终确定了“封建--feudalism”这一对译名。
(二)“feudalism”在近代中国的翻译困境
    到底是谁首创这一译法仍存在争议,但不论如何,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一翻译背后的艰辛。从最初的音译法到最终的意译法,学者们对于概念的翻译经过严谨的思维过程,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困惑。
(三)学术隐患的肇端
    这种一丝不苟的学术精神并没有被后世所承继,这也引发了之后的学术隐患的肇端。一些学者盲目的将封建等同于落后,所以顺理成章的倡导“反封建”,形成了一种“反封建”的思潮。
三、返璞归真——“封建”与土地的不解之缘
(一)汉语词汇“封建”的传统含义
封建到底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关于封建有三种解释:政治制度;封建主义社会形态;带有封建社会的色彩。但封建并不仅仅是现代才产生的一个概念,汉语语境中的封建概念是一个长期根植于我们思想中的一个古老传统的概念。另外从象形文字的角度,我们也可以看到“封”是指种植有树木的土地。早期的《周礼》中也可以看到存在“封人”这一职位,其职责是掌管修筑王畿、封国、都邑四周疆界上的封土堆和树木。汉语词汇中封建的传统含义我认为是和土地有关的,其象形意义一般都与划分确定土地范围有关,而土地又是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之一,所以封建一直都有“封土建邦”之意。
(二)作为解决领土问题方法的“封建”制度
    作为国家的统治者考虑如何将国家延续下去,最初的目的选择分封制是为了国家的长久安定所做出的一种政治化的选择。封建制度维系了天下共主的传统并且在缺少其他组织方法的上古时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封建制度有关的土地,在传统的自然意义上的土地之上形成的一个国家关于领土的概念,所以我们会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遐迩一体,率宾归王”。早期统治者始终面临着领土扩张过程中疆域超出统治能力的问题,所以封建在最初是早期统治者在解决土地问题时所能采用的最简单直接的办法。
四、循名责实——“封建”概念制度本质背后的启示
(一)概念比较的平台构建方法
    所有的关于封建概念的对接冲突,究其原因是没有找到一个妥当的概念比较的平台。简单来说应做到两点:第一,回归到制度层面,以更为宏观的视角观察比较两个对象背后所隐含的制度设计,在这个层面上进行两个概念的衔接。第二,不能忽略文化层面的考察,对制度的分析应当构建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之上。
(二)概念移植过程中水土不服的警惕
    概念移植是我们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常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副作用颇多,经常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所以我们在进行法律史研究时应当做到“循名责实”,避免学术研究中的水土不服问题。
 
交流环节:
甲同学:我认为分封制与郡县制比较而言显然郡县制优于分封制,一个王朝的灭亡不代表一种制度的拙劣,学长你怎么没看?
宋鸽:不能将某些朝代基于财政和政治目的的考虑单纯的与制度相挂钩,中国古代的法统道统远远高于帝统。钱穆先生说:知人论世。今天如果就从制度层面考虑的话,我们应当尽可能还原制度的本质,而不是夹杂大量的人事的内容。
乙同学:是否可以换一种视角,比如从契约的角度来理解封建?
宋鸽:在我看来封建的确是一个契约的社会,但我并没有能力对它进行一个详细的论证。但我认为从欧洲角度来看,领主与藩属之间是有一种效忠礼,臣服礼的,这就是一种契约。
丙同学:柳宗元的《封建论》中谈到:“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势也”。你觉得封建是君主所创制的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宋鸽:人在特定状态下有一种无力感的,法、术、势,法家所强调的君主的执政之道。文中提到西周时君主不得不采用分封制,这就是势。在当时不存在后世的一些文官制度,也没有良好的统辖各地的连接手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这种松散的方式让他们连结在一起。各个邦国之间道路遥远,中间存在大量的游牧地带,所以综上我认为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丁同学:我认为唐朝的藩镇制度本身就是封建制度的一种逆袭,分封制就其本身而言是一种适应历史的制度,分封制在周初更像是一种殖民地。我认为分封制还是得经过历史考验才能确定其历史价值。
宋鸽:藩镇制是封建与郡县杂用时期的一种制度,我并不认为是一种简单的逆袭。就藩镇来说,是以夷制夷这种思路下的一种制度,我更多的认为藩镇制度一种特殊时期的特殊制度,就这点来说,我认为它还是有利于国祚久长的,并不是说一分封天下就会乱。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形态都面临着两个问题,对内和对外。殖民地是不同文明等级之间的对抗,文明之间的力量对比是十分悬殊的,而周初时并不存在这样的力量的,不存在对比悬殊的文明之间的等级差,所以我认为并不存在这样的可比性。确实要由历史对其进行考察,但是历史很难说一定是前进的,有时只是如达尔文所说的那样,是一种随机性事件。
戊同学:封建领主制与封建地主制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宋鸽:封建领主是欧洲的一个概念,城堡是领主制的一个概念,是一种以契约方式连接起来的一种制度。而地主制是产生于一个特定时代的,其概念体系不同。
 
评议环节:
方潇老师:时间不早了,作为主持人,我也想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简单看法,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这是一篇学术性相对较强的文章,比较、考证和一些抽象的分析都做得不错,但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一、文章题目与整个内容不太匹配。“封建:一种国土问题的解决方式”,整个文章结构体现出的都是一个概念之争,而不是概念理念的真正的价值和意义的表达。我建议将题目改成概念之争,现在的题目容易给人以误导。二、文章未能突出法律色彩的规范学意义分析,从而与前言部分的说明脱节。应当注重法律史层面的分析,应当深度挖掘。三、文章提到西周之所以实行封建制是因为要解决国土的统治问题,但是在商朝其实就已经出现了封建。现在仅仅是谈到了西周的封建制,我认为就商朝部分也应进行一个补充说明。四、封土建邦是解决政治统治问题的一个比较好的方式,但是也应考量是否有其他方式?比如同姓不婚制下异姓联姻的运作。五、商周时代,“国家”与“天下”这两种观念是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商周时代,国是一个部落的联盟,并不单纯以疆域进行划分。六、封建这一概念在近代的异化,以及与本身概念的偏离,我们应当经行拨乱反正。就封建这一概念,我们要进行学术性的回归,但同时其政治性价值也要尊重,不能抹杀。七、柳宗元的《封建论》很值得我们重读,柳宗元反对封建,推崇郡县制,是站在一个“公”的角度强调这一问题。这是一个公天下还是私天下的问题,这对我们今天有很大的启示。
高积顺老师:文章写得很有学术内涵,可以看得出书读的很多。学习法律史的同学书一定要读得多,只有多读书才能谈的出东西。宋鸽的这篇文章我看的出史料搜集的很用心,对于封建这一问题也有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文章的一些问题还可以进行更加深刻的挖掘。
(该会议纪要由2015级法律史硕士生袁丽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