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萨克拉门托分校任昕正教授畅谈美国刑事司法学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发布者:范茜发布时间:2017-06-09浏览次数:784

六月的江南,时值初夏,白天的日头还烈着,天色转暗时,迎面的微风中竟还夹杂着丝丝凉意。在这晚风熏人,虫鸣却盛的夏日傍晚,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二楼大会议室迎来了龙图法律论坛第三次讲座。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萨克拉门托分校刑事司法学院任昕正教授作为主讲人,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李晓明教授主持本次讲座,陈珊珊副教授和朱嘉珺博士惠临本次讲座作为与谈嘉宾。


讲座开始之前,李晓明教授简单介绍了仁昕教授的学术成果和在多个领域内的建树。仁昕教授主要研究犯罪学、比较犯罪学、被害者研究等。仁教授不仅在这些领域内获得的专业成果颇丰,还担任与研究范围相关的多个重要职务,任教授是中国妇女法律研究和法律援助中心咨询委员会成员及高级研究员,是世界受害者研究学会受害者服务委员会及会员资格审查委员会主席,也是加州司法委员会和普尔文公司测试设计及语言评估项目语言专家顾问等等,可谓是成就卓越。今天的讲座也因此吸引了我院众多本科生和研究生,甚至许多实务界的律师们慕名前来聆听。


讲座伊始,任教授首先以古典和新古典理论作为理论起点,为我们介绍了目前美国刑事司法发展的一个基调是以古典理论的“理性人”为基本设定在刑法中体现并具体应用到司法实务之中,从而由理论到实践,由抽象到具体,由浅至深地展开本次的讲解与讨论。

在接下来具体章节的介绍中,任教授首先介绍了美国刑法规定的四种犯罪动机:预谋、故意、轻率和过失。其中,轻率和过失容易混淆,应当注意区分,轻率是意识到危险而故意忽略,过失则是确实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接着任教授分析了公民守法而不选择犯罪的两种原因,其一是通过自我约束性,即将自身的道德观念内化为一种控制,其二则是害怕被法律和法律机器惩罚而形成的外在控制。反之,犯罪则是理性人基于理性作出的自我选择,而这种选择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任教授以将钱包放置于公众可见的场合容易引发盗窃为例,阐述了情境或者环境能够引起犯罪动机的产生。除此之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受害人激化等因素也会导致犯罪的产生。因而,为了应对这些犯罪刺激因素,任教授指出,首先应通过环境的重新设计来预防犯罪,譬如美国7-11便利店考察设店路段和调整营业工作人员安排等来降低抢劫案发生频率。其次,需要教育公众减少暴力危险行为,不可先使用武力。任教授以心理咨询医疗所对家庭暴力犯罪的相关研究成果来说明这一点,这些研究表明在家庭暴力中,女性先使用暴力的比例比男性高,而且暴力程度也更高,但是男性在还击时暴力程度更高,所以最后往往是女性成为家庭暴力案件的受害人。因此教育女性不要先使用暴力,这可能会刺激他人产生犯罪动机。


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影响法律实务的操作,任教授指出生物化学是运用到诉讼辩护程序最成熟的科学研究。最早是Linus Pauling提出食物会影响人的行为,接下来有学者提出多动症的产生与摄入高淀粉、高糖分、含化学添加剂等的食品有关。为了实证研究,一个学者通过食堂菜品的调整对监狱的少年犯进行追踪,发现这些少年犯摄入健康食品这6个月以来违纪行为降低了30%以上,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前述理论观点。在此,任教授介绍了堪称美国刑事诉讼的里程碑的Twinkie Defense,这场辩护因被告人的心理医生将食物影响行为作为辩护理由在法庭辩护中提出从而成为美国刑事诉讼辩护的重大转折点。

之后,任教授还阐述了社会学习理论、社会控制理论、女权主义理论等犯罪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在丰富我们理论知识的同时,提供了对犯罪学进行比较研究的宝贵思路,价值深远,意义非凡。


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任教授的讲解结束。陈珊珊副教授和朱嘉珺博士对本次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受教颇多,两位老师也结合自己的研究和本次讲座内容对任教授进行了提问,任教授细致的讲解和优雅的谈吐再一次博得了同学们肯定和钦佩的掌声。在学生的提问环节,两位同学的精彩提问和任教授详尽的解答让本次的讲座又进入一个知识讨论的小高潮。最后,李晓明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最后的总结,在同学们还意犹未尽,仍沉浸在这场专业与学术盛宴时,本次的讲座在一阵高过一阵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供稿:姚璐  审稿:范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