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图法学青年讲坛第十二讲:边沁与公利主义

发布者:范茜发布时间:2018-05-15浏览次数:1119

2018年5月11日晚,王健法学院二楼大会议室迎来了龙图法学青年讲坛第十二讲的主讲人翟小波助理教授,他此次给大家带来的报告主题是“边沁与公利主义”。

首先,本次讲座的主持人程雪阳副教授向大家介绍了翟小波老师,翟老师早年曾长期从事宪法学研究,目前主要从事法哲学研究。参与本次讲座的与谈人还有周永坤教授、杨海坤教授、张薇薇副教授、瞿郑龙老师和蒋莉老师。

翟小波老师讲座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块:近代中国传播边沁的公利主义的主要人物和作品、边沁的公利主义的主要命题、边沁的公利主义哲学面对的主要批评与质疑。

讲座海报中的“公利主义”一词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和误解。翟小波老师在讲座伊始,先给大家解释自己为什么把utilitarianism翻译为“公利主义”。“功利主义”的译名总给人留下一种负面的印象,似乎utilitarianism就是主张“急功近利”、“自私自利”的理论,这种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utilitarianism在国内的传播;其实,这种印象与utilitarianism的核心主张完全相反。Utilitarianism,作为一种道德学说,把“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视作评价一切行为(既包括个人行为,也包括立法和公共政策)的唯一道德标准。边沁的utilitarianism强调一切有情众生(不论是你的父母子女,还是远在非洲的饥民;不只是人,还包括动物)的幸福的等质性(这有一些类似佛教的“无我”或墨子的无父无母的“兼爱”)。为了接近或实现“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这一高贵目标,边沁主张一切立法或政策的publicity:publicity在这里可以译作公共性或公开性。翟老师强调说,Utilitarianism的理想其实与我国古代的“天下为公”或佛教里说的“无上大利”的理想更加接近。译成“公利主义”,至少可以避免“功利主义”的译名导致的很多误解。

接下来,翟老师分别从下述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了他的研究。第一,以我国学者如梁启超、章士钊、高一涵、张东荪、浦薛凤和潘光旦等的文章为参照,向大家展示了边沁思想的魅力、边沁著作的编辑与出版状况、边沁学的发展。第二,翟老师以《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的前五章为根据,向大家介绍了边沁的公利主义哲学的基本体系。第三,翟老师向大家介绍了边沁的公利主义——作为一种关于个人道德的理论——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心理快乐论的正确性,心理快乐论与公利主义(伦理快乐论)的关系,公利主义的根据,公利主义是不是猪的哲学,是不是要求过高,快乐可否计算等等。翟老师认为,如果把公利主义作为指导立法或公共政策之制定的理论,那么,上述的批评便少了很多威力。翟老师强调,我们应该把公利主义主要视作一种立法理论。最后,翟老师指出,公利主义与佛教唯识学和佛教伦理学在很多方面上非常类似,可惜这方面的比较研究几乎不存在。

在结束报告之后,各位与谈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多位同学积极举手提问,还有很多校外的同学也慕名聆听了本次讲座。我院杨海坤(荣休)教授为翟小波教授颁发了“东吴法学青年讲坛主讲人证书”。最后,本次讲座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落下帷幕。


(供稿: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