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日晚,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现江苏省高院副院长李玉生在王健法学院B201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法官员额制与法院人案矛盾之解决”的讲座。李院长作为从大学中走出又长期奋斗在一线的高院院长,将学理与实践结合,对法官员额制相关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艾永明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并表示非常荣幸能邀请到李院来谈谈这一司法改革的重要问题。李院长首先以“娜拉出走后怎么办”引出本次话题。在易卜生的戏剧《玩偶之家》中,娜拉虽然摆脱了丈夫的羁绊,反映资本主义中期女性解放,但娜拉一无所长,未来究竟会如何,留下了让人思考的空间。这正契合了司法改革中法官员额制改革现状。
接着,李院长介绍了员额制改革的进展与意义。根据2004年6月中央深改组《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和7月发布的《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首批入额法官为法院人员的39%,留有余地。目前,第一、二批试点已经完成,第三批基本完成。江苏作为第二批试点从去年4月份开始,今年上半年完成8家法院试点并将在下半年铺开实行,10月份之前全部完成。
随后,李院长探讨了员额制改革的意义。第一,可以建立一支职业化的法官队伍,从而提高法官职业素养和实践程度;第二,可以统一案件裁判标准,得益于少而精的法官队伍;第三,守住公平正义的底线,这需要选出公平公正道德高尚的人。
其次,李院长也揭示了员额制改革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即案多人少。这个问题在改革前就已经存在,改革后可能会有所加剧,这涉及到应该如何解决。以江苏为例,改革后全省法官从10000减少至7000人左右,人均受理案件将从14年143件15年163件提高到至少230件。对此困局,李院长随即给出了独到的解决方案。第一,基层法院保留助理审判员或者设立见习法官。由助理解决占绝大部分的类型化简单案件;第二,加强审判团队建设,配备足够的审批辅助人员,其一是建立稳定书记员队伍,其二是为法官配备法官助理,让法官从审判事务中解脱出来;第三,充分运用现有的诉讼程序,实现精简分流,切实做到简案快审,难案精审;第四,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审判效率;第五,充分发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第六,促进全社会理性选择纠纷解决方式,不把诉讼当成解决纠纷唯一形式。
最后,李院长与同学深入交流,探讨了相关问题,在一问一答中,加深了同学们的认识,也共同展望了国家司法改革后的依法治国的美好蓝图。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供稿:董应明 审稿:范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