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已现春意,桃花展瓣吐蕊,在这落英缤纷、鸥鸟群嬉、百花怒放的江南之季,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东吴大讲堂群贤汇集、人员爆满,我院刑法学教授李晓明应邀于3月28日晚在东吴大讲堂进行了一场异彩纷呈、引人入胜学术讲座。
讲座主持人陈珊珊副教授高度赞扬了李晓明教授作为刑法学科带头人一如既往地刑法学学术研究的热忱和对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刑法学科的卓越贡献,并对李晓明教授“法律职业化建设”立论等高屋建瓴的学术观点进行了高度评价。除法学院的师生外,其它院校的学子以及校外的公检法及律师同行,以及部分苏州市民也都特意赶来一睹李教授等王健法学院刑法教授们队伍阵容的风采,共飨这次难得的学术盛宴。几位法学院的老师包括钱叶六教授、朱嘉珺博士以及自称是李教授“粉丝”的任洁律师也同台登场,讲座在阵阵掌声的氛围中开始。
讲座之初,李晓明教授大致介绍了我国的经济形势及两高近期颁布的关于“产权保护”的司法解释,以及近年来王健法学院刑法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很快以近日成为舆论关注焦点的14岁少年杀人案和“辱母”杀人案为切入点,结合北京雷洋案、天津老太赵春华非法持有枪支案、内蒙王力军非法经营收购玉米案等一系列近来我国社会和学界极具争议的典型案例来引发大家思考,为什么如此诸多案件的执法与司法结论不被公众所接受,在立法或者司法上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在李教授看来,这些问题与我国市场经济进入深水区和百姓法治理念的提高,以及一直以来我们的执法及司法理念、机制与体制的关系和伦理文化等方面的不到位、不协调不无关系。他明确指出,当今我们的司法被“绑架”,司法结论不被公众和专业界所接受,已经成为我国法治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具体表现在案件结论持续被异化是其中的主要症结之一。正本清源,追溯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法律职业化进程(即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打造)一直未能真正实现,因此化解目前上述矛盾的根本出路或许是法律职业化及其共同体的扎实打造和真正实现。
紧接着李教授从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中国司法被“绑架”及其结论异化的主要症结与根本出路,这就是来自各个方面的无端考核和体制预计至上的“绑架”。并从法律价值理念、执法与司法考核机制、伦理文化与刑法立法入手,深刻剖析了我国现行刑法典的多元化价值观、刑法立场的不明确与阶段性、传统的刑律文化在我国刑法典中未能得到真正体现及其缺失等复杂因素,整个过程深入浅出、法情并茂、入情入理,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尤其是其系统讲解了司法异化的具体现象及案例表现,包括针对14岁少年凶残杀人案分析是“一味保护”还是“三振出局”司法刑事政策的博弈等的分析,以及法律人应理性对待这一切只提倡,均具有十分独到的见解和观点犀利的韵味。他深刻指出,对于未成年犯罪人是一味的保护还是借鉴美国 “三振出局”的刑事政策?是对我们对待未成年刑事政策价值取向的重要选择与考量,尤其不能情绪化,更不能极端化,其立意之深刻,令在场的听众感到深受教益和茅塞顿开。
李教授深入分析了“辱母”杀人案中警察责任及其执法理念与素养的提高,他以其曾经是一名警察的身份,不仅理解了警察现场执法的不易与辛苦,同时也指出了此类案件频出的根本原因,这就是现场执法价值观多重交织与混乱,如是一味地坚持“不介入经济纠纷”还是应坚守“他人人身自由不能被丝毫侵犯”的底线?这是本案无法忽视或不容回避的问题。为此李教授建议应当在警察院校开设一门“职业警察临场处置执法事务的基本原则与行为准则”的课程,以及在“他人人身自由受到威胁时鲜明态度”和“公安机关不介入经济纠纷”的优先选择方案,当然首当其冲应当选择的是保障所有在场人的人身自由与生命安全,几句话就点到了该案的核心内容与本质要害之处。李教授甚至分析到,“辱母杀人”中是否正当防卫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环节:一是侮辱行为是否正在进行之中;二是当警察离开时于某要跟随警察走出被追债者阻拦时警察的反应(置之不理或不管)。无论哪一种境况出现,均是正当防卫的必然时机或恰当理由。李教授还明确指出,这里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本案有可能引发刑法学界对“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行为”新的思考,也即在“不法侵害行为”具体范围上的新拓展。也就是说,正在遭受不法侵害人人身攻击的行为是“不法侵害”,但虽然没有进行人身攻击,而是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侮辱其母行为等能否认定为是“不法侵害”的应有范围,显然李教授的观点是赞同这种范围的认定与扩大的。为此,他甚至列举了大量的我国历史上的宋代“辱母案”,汉代以“不孝”为大罪,“不孝者,斩首枭之” ,唐代《唐律疏议·斗讼律》规定的“祖父母、父母被他人殴打,子孙当即殴打对方无罪;即便殴打对方致伤也应减等处罚”等的规定,以及唐宋明清诸律皆规定对同居“卑幼私擅用财”处以苔杖之刑,严禁父母子孙“别籍异财”之律例。最后李教授得出结论:我国刑法典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价值理念多元化的冲突,刑法立场的不够明确,以及缺乏几千年刑律文化及伦理价值观念等的重要支撑。讲座已经进行了三个多小时,听众席上仍座无虚席,许多同学提出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李教授都不厌其烦地一一回答,甚至引起连连不断的热烈掌声。
期间,钱叶六教授、天贤律师事务所的主任任洁律师、陈珊珊副教授和朱珈珺博士等进行了机智幽默的点评与讨论参与。在最后的回应环节,钱叶六教授、陈珊珊副教授及部分同学与李教授就“辱母”杀人案的犯罪成立、正当防卫的认定,以及面公民面对歹徒行凶的应对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互动。讲座持续了长达三个小时零15分钟,而师生们的专业讨论仍欲言未尽。
本次讲座活动,学院老师们以其深厚的学术涵养、丰富的法律实务经验以及生动风趣的案例剖析,折服在场的每一位听众,整个礼堂不时的响起热烈掌声。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拓展了广大学生的学术视野,同时也是王健法学院对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推动和创新。李晓明教授以其一直以来的学术气场,结合时事热点的时尚,激情澎湃和气势磅礴的演讲人格魅力,为王建法学院及苏州各界奉献了一顿专业与学术盛宴。
(审稿:范茜)